有了小宝贝,全家人的生活都围着他转。但新手爸妈面对软绵绵的小家伙,常感到手足无措。别慌,只要掌握这些婴幼儿护理关键知识,新手爸妈也能轻松应对。





婴幼儿时期,充足的睡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十分关键。新生儿每天需要16 - 20个小时的睡眠,随着月龄增长,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。家长要为宝宝营造安静、温馨的睡眠环境,房间温度最好控制在24 - 26℃,湿度保持在50% - 60% 。建议让宝宝仰卧入睡,这能有效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。另外,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也很重要,比如每天固定时间哄睡,让宝宝形成生物钟,这样更有助于他安稳入睡。



婴幼儿的皮肤娇嫩敏感,日常护理需要格外用心。每天用37℃左右的温水给宝宝洗澡最合适,动作要轻柔,尤其要注意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褶皱部位,仔细清洗后轻轻擦干,保持皮肤干爽,预防湿疹和尿布疹。在选择洗护产品时,要挑选成分天然、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产品,并且不要过度使用,以免破坏宝宝皮肤的天然保护屏障。每次给宝宝换尿布时,也可以涂抹一些护臀膏,能有效预防尿布疹。



母乳喂养
母乳是宝宝最天然、最理想的食物,富含免疫球蛋白和各类营养物质,能增强宝宝的免疫力,促进宝宝健康成长。产后应尽早开奶,最好在宝宝出生后的半小时内就让宝宝吸吮乳头,这样有助于乳汁分泌。母乳喂养提倡按需哺乳,一般2 - 3小时喂一次,但不要刻板规定时间,只要宝宝有需求,就可以喂奶。喂奶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,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,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导致吐奶。
奶粉喂养
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,家长要为宝宝选择合适年龄段的配方奶粉。冲调奶粉时,务必严格按照奶粉罐上的说明操作,注意水温和奶粉的比例。水温一般控制在40 - 50℃,水温过高会破坏奶粉中的营养成分,水温过低则可能导致奶粉溶解不充分。冲调器具要彻底清洗并消毒,防止细菌滋生。喂奶后要及时给宝宝拍嗝,将宝宝竖抱,让他的头靠在大人肩上,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,直到打出嗝为止,这样能减少吐奶现象。
辅食添加
宝宝满6个月后,单纯的母乳或奶粉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,这时就需要逐渐添加辅食。添加辅食要遵循由少到多、由稀到稠、由细到粗、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。刚开始可以先添加含铁丰富的米粉,观察宝宝3 - 5天,没有过敏等不适反应后,再逐渐添加蔬菜泥、水果泥、肉泥等。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,这样便于观察宝宝对食物的接受情况和是否有过敏反应。



预防接种是预防婴幼儿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家长要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,按时带宝宝前往当地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。接种前,一定要如实向医生告知宝宝的健康状况,比如近期是否有发热、咳嗽、腹泻等症状,以及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。接种后,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,以便在出现急性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得到救治。回家后,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,部分宝宝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低热、接种部位红肿等轻微症状,这是正常的疫苗反应,一般1 - 2天就会自行缓解。如果宝宝出现高热、哭闹不止、精神萎靡等严重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



01.
体温监测

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,体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。家长要学会正确测量宝宝的体温,常用的测量方法有腋下测温、口腔测温(3岁以上儿童适用)和直肠测温(多用于小婴儿)。正常情况下,宝宝的腋下体温在36 - 37℃之间。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7.3℃,就属于发热。当宝宝低热时,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,如解开宝宝的衣物,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,帮助散热。如果体温超过38.5℃,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。
02.
大小便观察

观察宝宝的大小便情况,能及时了解宝宝的消化功能和健康状况。正常新生儿每天排尿次数较多,可达6 - 8次甚至更多,尿液颜色淡黄、清亮。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,排尿次数会逐渐减少。如果宝宝尿液颜色深黄、尿量明显减少,可能是宝宝喝水过少或者存在其他健康问题。宝宝的大便也能反映很多信息,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通常呈金黄色、糊状,每天2 - 4次;奶粉喂养的宝宝大便颜色略深,质地相对较干,每天1 - 2次。如果宝宝大便次数突然增多或减少,大便性状发生改变,如出现稀水样便、蛋花汤样便、脓血便等,或者伴有酸臭味,都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肠道感染的表现,需要及时就医。
养育宝宝是一场充满爱与责任的旅程,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宝宝的健康成长。新手爸妈们只要用心学习,不断实践,就能逐渐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,陪伴宝宝健康快乐地长大。
(社区科:张荣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