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,维生素D缺乏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,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。
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,它不仅参与钙、磷的代谢,促进骨骼的生长与发育,还对人体免疫系统、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。因此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。

(1)生活方式的改变:人们缺少户外活动,阳光照射时间减少;
(2)紫外线受遮挡:高楼遮挡、空气污染、天气原因、遮阳伞、防晒霜(SPF15,维生素D产生损失99%);
(3)纬度、季节影响:冬季北纬35度以上的地区人体基本上不产生维生素D,在每年11月到2月合成维生素D为0;
(4)年龄因素:婴幼儿皮肤娇嫩、老年人皮肤功能减退;
(5)食物来源很少:一块掌心大小的三文鱼能提供一日所需的维生素D,鸡蛋和动物肝脏只能提供一日所需维生素D的十分之一;
(6)光照角度及时间:中午11点至下午2点,阳光照射最强烈。

骨质疏松与骨折: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营养素之一,它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,并将钙引导至骨骼中沉积。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吸收不足,进而引发骨密度下降,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,尤其是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。
佝偻病与骨软化症:在儿童中,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佝偻病,表现为骨骼畸形、生长迟缓等症状;而在成人中,则可能表现为骨软化症,表现为骨骼疼痛、肌肉无力等症状。
维生素D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维生素D缺乏会削弱免疫细胞的活性,降低机体的抵抗力,使个体更容易受到病毒、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,从而增加感冒、流感等呼吸道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。
研究表明,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。低水平的维生素D可能与高血压、动脉粥样硬化、心肌肥大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。此外,维生素D还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等途径,对心血管健康产生积极影响。
维生素D在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维护中同样重要。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抑郁症、认知功能下降、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。虽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,但已有研究指出,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合成、抗氧化应激等途径,对精神与神经系统健康产生保护作用。
此外,维生素D缺乏还可能对肌肉功能、代谢综合征、妊娠期健康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。例如,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疼痛;增加患代谢综合征(如肥胖、高血糖、高血压等)的风险;在孕妇中,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,并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。

(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9类20余种疾病)

1、饮食调理:
通过合理的饮食选择,可以有效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。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鱼类:深海鱼类如沙丁鱼、金枪鱼、三文鱼等是维生素D的优质来源。这些鱼类不仅富含蛋白质,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。
奶制品:牛奶、酸奶、奶酪等奶制品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,尤其是强化了维生素D的牛奶。
蛋黄:鸡蛋黄、鹌鹑蛋黄、鸭蛋黄等蛋黄类食物也富含维生素D。
动物肝脏:猪肝、鸡肝、牛肝等动物肝脏类食物同样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。
其他食物:鱼肝油、蘑菇、木耳等也是补充维生素D的好选择。运动锻炼: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对钙、磷等物质的吸收和利用,从而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。适当的户外活动和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,还能有效预防和改善维生素D缺乏。然而,运动锻炼并不能完全替代营养补充,二者应相辅相成。
2、光照治疗(免费补充VD法)
中午11点至下午2点,阳光照射最强烈,皮肤尽量暴露,例如:穿短裤、背心,避免在中午时分长时间暴晒中午(暴露30分钟左右),以防紫外线伤害。光照治疗也不能替代营养补充和运动锻炼。
3、适度运动:
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,还能提高身体对维生素D的利用效率。运动能够促使皮肤更有效地合成维生素D,并促进身体各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。
4、规律作息:
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维生素D的平衡。长期熬夜、作息不规律会影响身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,进而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和利用。因此,建议患者避免熬夜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。
5、药物治疗:
对于维生素D缺乏严重的人群,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。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包括维生素D3颗粒、维生素D滴剂、维生素AD胶丸、维生素D2磷酸氢钙片等。这些药物可以迅速补充体内维生素D的不足,但需注意按照医嘱使用,避免过量服用导致不良反应。
6、定期监测:
在补充维生素D的过程中,需要定期监测血钙和24小时尿钙的水平,以确保维生素D的补充量在合理范围内。同时,注意观察身体反应,如有恶心、呕吐、烦躁、高血压、高钙、尿频、尿急等不适症状,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。
7、综合调理:
维生素D缺乏的解决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。除了上述的饮食调理、增加日照、适度运动、规律作息和药物治疗外,还需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、避免过度劳累等。综合调理才能更好地解决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。
综上所述,维生素D缺乏对人体健康构成了多方面的威胁。人们应当增加日照时间和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量,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带来的健康问题。建议通过合理膳食(如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,如鱼类、蛋黄、奶制品等)、适当阳光照射以及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制剂等方式,来确保体内维生素D的充足供应。对于已经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状的人群,应当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
(赵阳)
赵阳
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副主任医师

硕士研究生,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。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16年,对心内科常见病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肌梗塞、心力衰竭等常见心内科疾病的诊疗有丰富临床经验。先后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,其中SCI论文2篇。
济南医学会第一届晕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济南医学会第一届心脏康复委员,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,医师论坛当代心肺康复编委。
咨询电话:555919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