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U里的“特殊拥抱”:为啥有些病人会被“轻轻按住”?

日期:2025-07-11

在ICU探视时,偶尔会看到这样的场景:病人的手被柔软的带子固定在床边,明明意识不太清醒,却好像总想拉扯身上的管子。这时候别慌——这不是“约束”,更像一种充满小心思的“保护”。

这些管子,真的不能随便碰

ICU病人身上往往连着各种“救命管”:嘴里的呼吸机管子帮助呼吸,脖子上的中心静脉管输送药物,手上的输液管维持营养……这些管子纤细又关键,一旦被无意识地拔掉,可能瞬间让病情急转直下。

曾有报道真实案例,一位老人术后半昏迷,迷迷糊糊中一把扯掉了气管插管,瞬间呼吸困难,护士们紧急抢救才稳住情况。对躁动的病人来说,他们不是“调皮”,只是身体不舒服却无法表达,只能用本能去“摆脱”这些让他们难受的管子。这时候,用柔软的约束带轻轻固定手脚,就像给他们加了一层“安全护栏”。

约束带里的“温柔学问”

别以为约束带是冷冰冰的束缚,里面藏着太多细节:

• 材质是像棉花一样的透气布料,边缘磨得圆圆的,绝不会勒伤皮肤;

• 松紧度有讲究,能塞进一两根手指才合格,保证血液循环不受影响;

• 每2小时就会松开一次,给病人翻身、活动手脚,还会仔细检查皮肤有没有压红。

有位护士说过:“每次绑约束带,都像给婴儿包襁褓,既要稳,又要软。”有时候还会在病人手里塞个软球,既能让他们有东西“抓握”,减少躁动,又能锻炼手部力量。

什么时候才需要“特殊保护”?

不是所有病人都需要约束,医生护士会像侦探一样观察:

• 刚用了镇静药但还没完全起效,病人烦躁不安时;

• 发烧、谵妄时,意识混乱分不清“管子是朋友还是敌人”;

• 术后麻醉醒了一半,身体本能挣扎时。

一旦病情稳定,意识清醒了,约束带会立刻解开。就像孩子学走路时扶着的学步车,需要时才用,站稳了就会撤掉。


家属能做些什么?

如果看到亲人被约束,别急着心疼:

• 可以轻轻握着他们没被固定的手,轻声说话安抚,熟悉的声音能减少躁动;

• 问问护士“现在能帮他活动活动手脚吗”,配合护理能让约束时间缩短;

• 相信医护的判断——他们比谁都希望病人能早点摆脱所有“束缚”。


ICU里的约束,从来不是为了限制自由,而是在病人最脆弱的时候,替他们挡住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“本能动作”。就像暴风雨里给幼苗撑的伞,看起来是“困住”,其实是在等待一个阳光明媚、能自由生长的明天。

*文中配图部分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(重症监护室:李蕾)


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