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蚊子“偏爱”:哪些人更容易成为叮咬目标?

日期:2025-07-09


夏日里,有人鲜少被蚊子骚扰,有人却总被咬得满身包。蚊子的叮咬选择并非随机,而是受人体生理特征、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。了解背后的科学依据,能帮我们更有效地防蚊。



二氧化碳:蚊子的“导航信号”

蚊子头部的嗅觉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异常敏锐,能捕捉50米外的浓度变化。人体呼吸、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,就像给蚊子发射的定位信号。运动后大量出汗的人、肺活量大的人群,因呼出二氧化碳量多,更容易“吸引”蚊子;孕妇新陈代谢率比常人高约21%,呼出二氧化碳量增加且体表温度偏高,也容易成为蚊子的重点目标。




汗液与皮肤微生物:气味的秘密

汗液本身没有特殊气味,但皮肤表面的细菌会分解汗液中的乳酸、氨基酸等成分,产生挥发性物质。研究发现,蚊子对特定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气味格外敏感。如果皮肤上葡萄球菌、棒状杆菌等菌群数量较多,体表散发的气味就更易招蚊。此外,汗液中乳酸、尿酸、氨含量高的人,比如运动后未及时清洁、爱吃高蛋白食物的人群,也容易被蚊子盯上。



体温与代谢:“温暖”的诱惑

蚊子偏爱体温较高、代谢旺盛的目标。儿童新陈代谢速度比成年人快30% - 50%,体表温度相对更高,加上活泼好动容易出汗,自然更受蚊子“青睐”;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,同样容易吸引蚊子。另外,饮酒后血液循环加快,体表温度上升,同时酒精代谢产物会随汗液排出,使得饮酒者也成为蚊子的“理想对象”。



着装颜色与环境因素

蚊子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更为敏感。黑色、深蓝色等深色衣物不仅容易吸热,形成局部高温环境,还容易在自然环境中凸显,成为蚊子的视觉目标。此外,蚊子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,如果身处草丛、水边等蚊虫密集区域,或穿着不透气、易出汗的衣物,被叮咬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。



血型与基因:尚无定论的争议

民间常有“O型血更招蚊子”的说法,但目前科学界尚未达成共识。部分研究提出,血型抗原物质可能存在于汗液中,影响蚊子的选择;也有研究认为血型与蚊虫叮咬并无直接关联。基因差异或许会影响人体汗液成分和皮肤微生物群落,间接影响蚊子偏好,但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。


防蚊实用建议

1、保持清洁

运动后及时洗澡,减少汗液在体表堆积;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降低汗液中挥发性物质的产生。

2、选择合适着装

尽量穿浅色、宽松、透气的衣物,减少对蚊子的视觉吸引。

3、善用驱蚊产品

选用含避蚊胺(DEET)、埃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,外出前涂抹在暴露皮肤上。

4、做好环境治理

及时清理家中积水,花盆托盘、花瓶等容易积水的容器要定期清洗,避免成为蚊子的滋生地。


蚊子的“偏爱”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了解这些特点,采取针对性的防蚊措施,才能让我们在夏天远离蚊虫困扰。

(张笑)


回到顶部